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

輪子的剛性重量比

在比較輪子的剛性時是直接看量測的剛性值大小,但這其實有個盲點在,因為在一般情況下輪子愈重,剛性就會愈好
這時只看剛性值稱不上對一個輪子的性能做客觀的判斷剛性高,但若重到不行的輪子,其實並不被一般人所喜愛

圖源:CHC;TU44零式 後輪 的側向剛性圖(推力5-26kgf - 偏移量mm),設計得宜的輪子做出的曲線就會是線性的

前些日子在FB剛好看到有人提出剛性/重量 比值做為判定輪子的一個性能參數
關於這點小索其實蠻認同的,今天就以手邊能取得的輪子來做個比較:

(相關的測試過程可在以下的連結中查到)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playlist?list=PLrBEQJKF-mgIS7ss4eVm5T6-GUwJmuURX
上述只有 TU44零 式、 Bora ulitra 35 為全碳管胎框、其餘皆為鋁框


由上述的測試我們可以得知:
一、前輪對比後輪非常容易達到高的剛性重量比

二、全碳的管胎框擁有比鋁框更高的剛性重量比,所以用在高強度比賽非常適合
一個輪子若是剛性好、重量輕;攻擊時會有非常即時反應力-這或許稱的上驅動性能

三、09--->15-16年的Fulcrum Racing Zero我們可以看見是重量下降,剛性提升;這也是大廠的製輪理念
同樣套在小索的輪子上也是一樣 從早期輕量化的"2011 XR200 + BITEX R13 + Aero424"到現在的"SOLE TR22零式";剛性重量比大幅提升 42.95-->59.56 提升39%

四、Fulcrum Racing Zero 用上的是鋁幅條,而TR22 零式用上的是傳統鋼幅條
許多人有著刻板的印象,認為:鋁幅條、碳幅條剛性表現一定會好上傳統鋼幅條?
但在實際的治具測試下,TR22零式的剛性重量比也的確好上Fulcrum racing zero;同樣都是用鋼幅條的 XR200與 TR22零式,剛性重量比也有不小的差距
這其實是在印證小索之前所說:輪組是個系統性的東西,好的輪子應該架構在各個零件的搭配上,不該僅僅是把各個零件組合起來

當然單以剛性、重量不能完全判斷一個輪子的性能,小索看過許多國內外的文章,據我所知至少有以下幾種:
1. 剛性  (側向剛性扭轉剛性)
2. 重量  (輪重轉動慣量--不同的輪重會有不同的轉動慣量)
3. 風阻
這也是一般普遍所認同輪子性能的判斷方法
上述這些其實在小索一年前的文章中都有提到,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

培林阻力?(這值通常是很小的而且可調預壓的培林有著不確定性-培林調緊阻力就大、培林調鬆阻力就小,所以少人在討論)


圖源:ZIPP官網; 陶瓷培林 在50km/h下對比 一般培林 約可省去 0.8W功耗 ,這是非常昂貴的選擇


做測試時每個人都可能會有自己的盲點,所以小索將過程上傳至youtube,供大家檢視

當然一個測試夠不夠貼近現實是我們要考慮的,而對此有所疑慮的人是不是該提出其論點與檢驗的方法,並經過大眾的檢視
正所謂大膽假設 小心求證

若有更好的判定輪子性能的方式,並且能用精準的實驗方式量測出來,稟持著公正公開原則
也歡迎提出來討論

輪子始終是要給人騎的,但是不同的人對相同輪子會有不同的感受也能騎出不同的時間
我們總需要一個大家所認同的檢測方法來檢驗輪子的性能

畢竟科學製輪,科學檢驗方法,撇除人的不確定性~~~才稱的上客觀
也深信:數據會說話


2 則留言:

  1. 剛性/重量的前提是兩者加權指數是1:1才成立

    回覆刪除
  2. 當然的,所以小索把剛性、重量、比值三者都列出來

    重量下降,剛性提升,是大廠的製輪理念

    在"同類型"的輪子下,若能做到剛性、重量兩者皆與大廠相近
    那在"剛性"這個性能評估下,就稱的上有大廠的水平

    以往各家廠商會單著墨在重量上,小索也不例外
    但經過這幾年的研究,"輕"很多廠商都做的到
    但要輕又有剛性就是個難題

    回覆刪除